欢迎您访问萧山老年大学网站!
加入收藏夹 首页

理论研究

TEACHING MANAGEMENT

理论研究 THEORETICAL RESEARCH

首页 理论研究

格律诗写作常识

来源:萧山老年大学       发布时间:2014-07-22

一、律诗与绝句

格律诗起源于南北朝,成型于唐朝初年,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为其格律严密而得名。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长于八句叫长律,也叫排律。律诗一般分为五言和七言两种,故而又分别被命名为五律和七律。诗体分为四联,首颔颈尾,每联上句为“出句”,下句为“对句”,这就是律诗最基本的结构。其中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各联对句须押韵,首联出句可押可不押。

绝句一说为律诗之短截部分,因只有四句而得名,故而其平仄与押韵较之律诗大体上并无二致,仍为二、四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但实际上,绝句成型还要在律诗之前,只是相对于唐时,近体绝句平仄较为自由,所以将唐律成型之前的绝句称为“古绝句”,以示与近体绝句的区别。

二、押韵

所谓“韵”,是指汉音字母中的韵母。押韵就是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相押,“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汉字的发音基本上由声母和韵母两个音拼读出来的,由于声母不同,同一韵母可以拼读出许多不同的字,凡属同一韵母拼出的字方能押韵。诗词韵的分布是按照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编在一个韵部里,有点像母系社会,凡属一个母亲生的孩子都是一家人,不是同一母亲生的便是另一家人了。也就是说不是同一韵母拼读出来的字就是另一家了。

押韵方面有几个特点:

1、格律诗规定一律押平韵。

2、必须一韵到底,不允许中途换韵。

3、押韵布置,除首句入韵外,一律押在偶句末字上。

三、平仄

古诗词具有韵律艺术之美,首要的一点在于平声、仄声对声调的调协,使之和谐而浑然一体。平仄是格律中重要要素,是格律的脊梁,是区别其它诗的主要特征。我们学习创作比较地道的近体律诗和绝句,就不能不注意到这一点。平仄一说源于古音——平、上、去、入四声,上、去、入三声通称仄声。其中的平声分为现代汉语中的阴平,阳平两声,即一声和二声;上声,去声则分别对应于三声和四声。现代普通话和大部分北方方言没有入声,被分派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中去了。

认识四声从新华字典中便可知道都标有符号。它的读法口诀:阴平高而平,阳平往上升,上声先降后升有拐弯,去声高处往下冲。如妈、麻、马、骂。按四声顺序的同声练习:光明磊落,心明眼亮,英雄好汉,兵强马壮。七律七绝中,每句第二、四、六字要平仄相间,即“平仄平”或“仄平仄”;而第一、三、五七字平仄比较自由,这就是所谓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平仄通俗口诀,虽然不甚全面,但是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却是必要的。相对于五律五绝,就演变成“一三不论,二四分明”了。

四、相对与粘连

相对是指各联中,出句与对句平仄要相对,这个相对主要看“二四六分明”,即句中二四六字是否一一相对。例如首句平起不入韵式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这其中出句中的第一、三字也可分别为仄声和平声,这就体现了“一三五”的“不论”。 

粘连是指上一联的对句与下一联的出句平仄要一致,即平粘平,仄粘仄。同样的,这个粘连也是主要看“二四六分明”。例如首句仄起入韵式的首联对句和颔联出句分别为“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这其中首联对句第一、三字也可分别为仄声和平声,颔联出句第一、三字也可分别为仄声和平声。

五、对仗

对仗是修辞方面的讲究,来源于仪仗两相对的意思,主要包括修辞和语法两方面。对仗是诗词中最直观的形式美,和句式结构同属视觉艺术。诗词艺术功底,文学才气,在对仗中能充分显示出来。它同听觉艺术的平仄,押韵[音乐美]构成诗词完整的格律美。对仗和现代汉语中对偶句相似,但必须以平仄相对为基础。

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要对仗,其它可对可不对。要求,首联要突兀不凡,颔联要平和舒展,颈联要仰扬峻拔,尾联要余韵悠远。对仗形式分为工对,宽对,借对等等。

工对,须用同类词性相对,即名对名,动对动,副对副,助对助……,同时词类也必须一致,即天文、地理、花鸟鱼虫等等都要相对。例如“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宽对,即工对的“简化版”,只要求词性相对就可以了。 

借对,指使用多意字,诗中使用此字的一个意思,而用另一个意思构成工对。例如,“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其中“寻常”还有长度之意,借来与“几度”数目相对。还有一种是借音,例如“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其中首字借“沧”为“苍”,与“蓝”相对。

(曲中直)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