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粮票的事——陆海峰
来源:萧山老年大学 发布时间:2018-10-24知道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的事,却不知道一两粮票也能难倒人。这是在六七十年代,粮票是人们最为珍贵的购粮凭证,那时是缺什么都可以,唯独不能少了粮票,没有粮票意味着没有粮食可买,就要饿肚皮,没有粮票真的是寸步难行。
我就有过一次狼狈的经历。那是一九七五年我爱人因为独生子女被特别照顾从兵团(农场)调回江苏太仓老家工作,所以逢年过节我要往来奔波于两地之间和亲人团聚,上海成了我的必经之地。那时浙江、江苏、上海颁发的流动粮票都不一样,到哪都必须使用当地的流动粮票。记得有一次我从太仓回萧山,中午时分在上海转车时想弄点吃的,结果一摸口袋发现忘带了上海流动粮票,这下糟了,饭店进不了,想买点糕饼也不行,因为同样需要粮票。无奈只好勒紧裤带,坚持几个小时到杭州,用浙江流动粮票赶紧找了饭店狠狠地吃了两碗饭,那挨饿的滋味实在难受。从此以后,但凡出门我的口袋里一定是带好了江、浙、沪三地的流动粮票,甚至全国粮票都不忘带上一些以备不时之需,可谓手中有粮脚踏实地,喜气洋洋。
说起全国粮票则更为稀缺,当时兑换全国粮票需正当理由并由居委会或单位证明,同时需附上相应的油票方可。我老婆亲戚的小孩在德清奶奶家长大,到了读书的年龄需回到远在河北唐山工作的父母身边,由于当时迁户口也是极为麻烦的事,所以要解决小孩吃饭问题就只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大家兑换全国粮票用挂号信寄往唐山,直到小孩户口迁入唐山才作罢。
粮票的功能越来越突显,一些食量大的人粮食不够吃,一些食量小的积攒一些粮票,黑市市场应运而生,用粮票竟然可以在黑市里换到鸡蛋、花生等物品,甚至粮票换钱,这种偷偷摸摸进行的黑市变相地解决了一些人的生活需求。
至今我还保留有江、浙、沪和全国流动粮票,翻看之余不禁唏嘘。
党的改革开放春风,吹暖祖国大江南北,劳动生产力得到了极大解放,为之困扰多年的粮食问题彻底得到了解决,市场商品也丰富多样。肉类、豆制品、鱼类、瓜果蔬菜、五谷杂粮、奶制品等等应有尽有,人们的膳食结构极大改善,人们对主食的选择显得极为随意,只要愿意,什么进口的香米,黑龙江的优质五常大米都可以买到。几元钱一斤的大米信手拈来,根本不带考虑。现在谁还会想起那捉襟见肘寅吃卯粮的窘况呢。
我国用自己的力量解决了占全球人口三分之一的人的粮食问题,粮票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粮票,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我们在茶余饭后把它作为谈资,面对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带来的重大成就,我们更期盼两个百年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那时,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