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了“船舟情”——李凌峰
来源:萧山老年大学 发布时间:2021-06-24人的一生,常常会存在这样的状态:有些事,如过眼云烟,稍纵即逝,转身就忘;而有些事,却能刻骨铭心永远镌刻在自己心底。
在我的生命里,唯有那永世难忘的“船舟情”,至今一直牢牢占据着我的整个身心,并时刻激励着我,必须在有生之年,不负“船舟情”给我的终生警示,去努力实践自己的诺言!
红船情,坚定我的政治信念
众所周知,在我们浙江的嘉兴,有一条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梦想的红船,那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摇篮。却不曾想到,在我的生命里,竟然与这不朽的红船,结下深深的情缘。
那还是在1988年9月,我任职的浙江经济高等专科学校(现嘉兴学院的前身)因发展的需要,整体从建德的梅城镇搬迁到嘉兴,校园就坐落在离南湖仅五六公里的越秀路上。我也随着学校一起来到了党的诞生地——嘉兴。到嘉兴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与师生们相约,去瞻仰红船的英姿。当时的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只是建于1959年10月的一个小馆,馆舍仅几百平方米,展品也很少。
1990年6月,在纪念建党70周年前夕,中共嘉兴市委采纳社会各界的倡议,决定开展“我为南湖增光辉”活动,集资兴建新的南湖革命纪念馆。于是,刚到嘉兴不久的学校师生员工,都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建设南湖革命纪念馆的热潮之中。
首先是发动党团员为南湖革命纪念馆建设捐款。当时明确捐款的数额,党员是100元起步,其他同志随意捐。记得当时的捐款现场非常感人,令我这个在学校党委宣传部工作的校报主编,上蹿下跳,“折腾”了好几天。
紧接着是发动党团员参加建设南湖革命纪念馆的义务劳动。那段时间,我刚刚接任了一个有60名学生的全校最大班级的班主任工作。当我在班上一宣布这个信息,立马在班级里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不少同学显得非常兴奋,纷纷报名要求参加这一次意义非凡的义务劳动;而有少量的同学,却表现出怕苦怕累的情绪,想着法子往后躲闪。最后根据上面关于参加劳动的人数不得少于70%的要求,选定了45名学生,分三天参加义务劳动,当然,我作为班主任,得三天都去。
劳动的内容,不是搬运砖头,就是挖土挑土,对于长期未曾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来说,确实是非常辛苦的,一天下来,不敢说累得腰酸背痛,也是差不多不想动弹。劳动中,不仅要为同学们准备好午餐和饮用水,还得时刻关注、提醒和照顾好他们的安全,生怕有个闪失。记得在第二天劳动时,有一名男同学因为不小心摔了一跤,浑身上下好几处受伤,我又不能离开现场,只能指派几名男同学,火速把他送到附近的卫生所包扎治疗。但是,大家都为自己能投入到南湖革命纪念馆的建设之中,感觉无比的骄傲和自豪。事后,我还别出心裁地在班级所有参加劳动的同学中,开展了一次“我为红船添光彩”的征文活动,使得一次投身南湖革命纪念馆建设的义务劳动受到的教育效果,又有了意想不到的拓展。此举还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通报表扬。
然而,更加让人难以忘怀的是,新的南湖革命纪念馆自从1991年6月底在纪念建党70周年前夕落成并对外开放后,由于工作的关系,我竟然在之后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里,专程陪同上级领导和兄弟院校客人,去南湖革命纪念馆参观达38次之多。每次去,随着讲解员不断更新的介绍,我总能受到一次比一次更加深刻、更为触及灵魂的教育。对照那些革命前辈,为了党的伟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抛头颅,洒热血,想想我们自己在和平年代,过着如此幸福的生活,感觉自己如果再不扑出心肝为党的事业贡献力量,实在是天理难容。
也就是从那时候起,入党还不足10年的我,越来越坚定了对党的信念,立志今后不论在什么岗位上,不论担任什么工作,不论自己处于怎样的环境,一定要死心塌地地跟着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可能发光发热。
2005年6月2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首次高度提炼并阐释了“红船精神”: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使我这个对嘉兴南湖红船有着特殊感情和时刻特别关注的普通党员,对“红船精神”的认识,又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独木舟,铸就我的事业气质
1992年9月,回到家乡后,原本长期从事教育、新闻工作的我,没过几年被组织上安排从事了文化事业,具体分管群众文化、文物保护、文化市场管理等。想不到这一职业的变化,再一次让我与船舟结下不解之缘。
大家知道,我们萧山有一条引以为豪的跨湖桥独木舟,距今已有8000年历史。该跨湖桥遗址经过1990年、2001年和2002年三次考古发掘,竟然让我们萧山的历史文化底蕴,顿时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跨湖桥文化遗址的发掘,对于浙江省早期新石器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而让我感到无比自豪的是,2001、2002年那两次考古发掘,不仅我也亲身加入其中,而且还是一名肩负着重大责任和神圣使命的分管领导。
尤其是2007年在我即将退居二线的时候,一场保护跨湖桥遗址独木舟的特殊战斗,令我至今回忆起来,还心潮澎湃。
2007年9月中旬,一场前所未有的特大暴雨袭来,处于水平面下6米之深的跨湖桥遗址独木舟,面临被淹没的危险。跨湖桥遗址的独木舟,承载着我们萧山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是萧山的区宝,不论出现什么情况,保护好跨湖桥遗址独木舟的绝对安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这是天职,我们没有权利违抗。为了保护好独木舟,当天下午4时,我就率当时的局文物科长毛晓江、萧山博物馆馆长施加农等人,与湘管会的同志一起,投入到守护独木舟的战斗。那天晚上的具体分工,湘管会的同志负责控制外围的水情和整个天气降雨量的气象变化情况,我们则重点负责独木舟的守护。是晚,风大雨急,水势已经淹到保护独木舟的警戒线。我们一分一秒都不敢疏忽,密切关注着现场水势,时刻守护着独木舟。尽管我们都打着伞,但每个人都被淋得透湿,加上雨大水涨,独木舟随时都有被淹没的危险,于是,我们几个人还得接连不断地给独木舟外围堤坝加固填高。干着干着,后来我们索性丢掉雨伞,脱掉雨鞋,卷起裤腿,痛痛快快在大雨中挥起铁铲。尽管身上还穿着一次性雨披,但终因风猛雨大,个个早就被淋得浑身湿透了。但是,大家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必须无条件保护好这一承载着萧山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宝贝独木舟,绝对不能让它在我们手中被毁损。那一晚,我们从前一天下午4点开始,一直坚持到第二天上午9时,整整17个小时的激战,身上的衣服不知道被淋湿了几次,又被自己的身体捂干了几次,但大家都毫无怨言。
第二天上午9时,当劳顿了整整17个小时的我们三人被单位的车子接回时,一个个都瘫倒在地。真想不到,一向来从事文绉绉的文化工作的自己,竟然也会遭遇上如是风雨涅槃,激战之夜。
一条不凡的红船,一艘厚重的独木舟,双双承载着我年轻时的政治信仰和事业追求,承载着我的不朽初心和神圣使命,至今还在不时激励我,要永远跟着共产党,永远坚守职业精神,为我们党的伟业、国家大业和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不懈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