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萧山老年大学网站!
加入收藏夹 首页

夕阳风采

THE SETTING SUN

学员天地 STUDENT WORLD

首页 夕阳风采 学员天地

我的围垦故事 ——王桂华

来源:萧山老年大学       发布时间:2017-09-25

老年大学开展“畅谈围垦故事,弘扬萧山精神”活动,这也是一个倾诉、回忆的机会,我便回想起那个充满激情的岁月。

展开记忆的翅膀,把时间拉回半个世纪。1968年,我是一名知青来到党山公社梅林大队,正赶上“拦海造田、向海涂要粮”的年代。轰轰烈烈的围垦造田战斗,影响了那时的所有萧山人,据报道,最多日动用民工十五万人。我只是大海中的一滴水,渺小到微不足道,但对我来说则是无法抹去的经历,是刻骨铭心的记忆。

我印象最深的是1971年下半年的围垦。大队动员各行各业都要大力支援围垦,劳动工具自备、铺盖自带、粮食自带、奋斗七天!据说这次日出工有l.5万人。我当时是要求上进的知青,独身一人无牵无挂,毫无疑问是积极响应。围垦的主活是挑土,我铁耙、扁担、泥钩有,就缺少土箕。在那物资匮乏年代一时买勿到,正急得我团团转时,队长家的女婿自告奋勇说替我定做一副土箕,我喜出望外。他立即动手在自家竹园砍下竹子,劈、削、锯、斩,连夜为我编土箕。我过意不去,愿意出点工钱,推推让让总算他收了点微薄工钱而告终,一切准备就绪。队长说:围垦的地方叫东江,也叫三千亩头,(就是现在益农的二围三围),伢走过去有廿多里路,但伢寄宿在夹灶公社五联大队社员家,是两地的中间点,已经联系好了。第二天,天还没亮队长吹哨子了,我急忙起床,只听得各家各户“啪!啪!”声,都在烧早饭。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铺盖、粮食、柴草等东西由小队的船作为“先遣部队”运过去。东方露出鱼肚白时集合准备出发,少数几个骑自行车,清脆的“的铃铃”声划破清晨的宁静,像离弦的箭首当其冲。后面男男女女社员,肩上扛着铁耙土箕浩浩荡荡出发,我随其中。第一站就到夹灶公社五联大队社员家,地点认识一下,以免天晚收工回来摸不着路,继续上路。这二十多里路完全靠走出,肩上还扛着东西,已经感到吃力,到了东江就是强力度的劳动。掘土、装在土箕里,挑到百把米远的梗头上,过一会掘土的和挑土的对换一下。这海涂的土很粘,铁耙下去粘乎乎,不用大力掘不进,即使掘进了也一时拉不开,必须使劲晃动几下一铁耙泥土松开再搬进土箕。汗珠从额头上滚下来,人吃力煞口很渴,还好,“先遣部队”已经搭起土灶,烧好开水,准备蒸大家的中饭,我去喝点水。这开水用大水桶装,上面浮着一只小竹勺,大伙轮流喝。谁知道这水又咸又涩,真不是滋味,不喝吧,出了这么多汗,嘴唇要粘住了,鼻孔呼出来的气感到热烘烘一一中暑的先兆,无奈,只好硬着头皮不辨味道,就当是医治口渴医治中暑的良药,吞几口吧!然后继续掘土挑土……

中午开饭了,每人用铝饭盒蒸的饭,有麦西饭、番薯干饭、很少有白米饭,下饭是当时的农家菜,我带蒸干菜,开吃时,只听得朱家说伢有苋菜梗嗒诺来吃!王家说伢有萝卜干嗒诺来吃!李家又说伢有霉菜蔀头嗒诺来吃!还有榨菜汤嗒来!哈哈!客套声不亚于吃十碗头。中餐后稍作休息,社员们说几句无聊笑话打趣一下来驱除身体上的疲劳。下午继续这简单重复劳累的劳动,到夜幕徐徐降临了才收工。收起农具扛在肩上回去只要走十几里路就到“家”,这就是已经联系好的夹灶公社五联大队社员家。晚饭也是“先遣部队”蒸好了,与中午的一样。劳累了肚子饿了,吃起来大家都津津有味呢!晚上要解决睡觉的地方,分配到这户人家是连我6位女社员,直头舍腾出半间堂前,地面铺上厚厚的稻草,我们自己带去的棉被半床垫半床盖卷成筒状睡,脱下的衣服当枕头,也感觉舒适暖和,加上白天的劳累,很快进入梦乡。

繁重的劳动几天下来确实感到腰酸背痛。有一天,我们一起去的有位姑娘面有难色地看着我,“怎么啦?身体不舒服赶快看赤脚医生吧!”她摇着头说不是,我比她大几岁,稍懂点事务,轻声问她是不是大姨妈来了,她点了一下头。原来是不到这个日子没有准备,由于这几天劳动强度大人累了就提早来了,这可怎么办啊?要紧关头烤潮烟,真是急煞人哉!“别急!别急!”我一边劝着她一边想办法。不是有供销社支援围垦送货下乡团吗,那边去问下可能有我们需要的东西,中午休息的片刻时间与她一起去了。买东西还要找女售货员呢,真有点别扭!我们说明了来意,这位女售货员服务态度很好,“你们需要的东西没有,但我有办法帮你们解决。”她用一根“混八股“(细带子)比划着教我们如何使用,就花几分钱买几尺”混八股“解决了大问题,我们表示感谢!下午又投入了围垦劳动。(后来在供销社劳模照片上看到这位女售货员)

这样的劳动要奋斗七天,还避免不了恶劣天气,无论狂风暴雨还是毛毛细雨那是常事,月有阴晴圆缺嘛!这几天的突击劳动,难免有人坚持不住病了或需要休息了,我终于坚持到第七天。第七天是阴有小雨,天是灰蒙蒙的。因为是最后一天,像长跑运动员一样要作最后冲刺,大伙还是很卖力在干。社员们头戴高头笠帽,身披育秧苗时用过的半透明尼龙薄膜,(那时候没有雨衣,也置不起蓑衣)。我也不例外,只不过我披的是一块大红色的塑料台毯,有点显眼。到傍晚收工了,因为是最后一天,收工后直接回党山梅林,“先遣部队”把铺盖载回去。要步行二十多里路,社员们归心似箭。天还是灰蒙蒙的,有点毛毛细雨,大家还是头戴笠帽身披尼龙薄膜急匆匆赶路。海涂一望无际、天气灰暗加上我的近视眼,使我辨不清方向,收工的人群像湖水一样涌向四面八方,我跟着人群赶,一看身边没有一个熟人,糟啦!心里不免有点慌了。我小队的社员们走了一阵后发现我掉队了,大家都停下来找我,突然有人发现在茫茫人海中有一个红点在移动,但移动的方向偏了,往绍兴方向去了,大伙儿别无办法,有人提议,用双手当话筒齐声喊:“一二三,王桂华!”这样反复叫了几次,顺着风势,果真我听到了,他们脱下尼龙薄膜向我挥手,我也脱下红色塑料台毯向他们挥手,表示我听到了,赶紧改变方向,朝挥舞尼龙薄膜的方向走去,找到队伍才松了一口气,跟着大伙回到党山梅林的“家”。这时候的我,饥饿疲惫交加,为了填饱肚子不得不烧口吃吃。晚饭吃好已是晚上十点多。

萧山围垦,我虽只是大海中的一滴水,渺小到微不足道,但也付出了我的汗水。光阴荏苒,岁月如流,回首往事,酸甜苦辣,记忆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