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市)级老年大学实现“四上”
来源:萧山老年大学 发布时间:2005-10-09我校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关怀下,依靠以市委老干部局为主管的三方联合办学的优势,认真贯彻“学、乐、为”有机结合的教学方针,走过了发展、壮大、提高的历程;省里提出的“四上”一中心”的建设目标,给我校注入了新的活力。学员入学,高潮迭起,教学规模持续扩大,1999年春季,全校学员总人数突破一千大关,金秋新学期,学员人数继续增加,上升至1113人,与办学之初相比,在校学员增至十倍。现有保健、文史、书法、国画、交谊舞、音乐、英语、家政、戏曲等9个专业,共19个教学班。新老学员近悦远来潜心共读,热情有加,乐此不疲,更有几位不畏路途遥远,从宁围、衙前、坎山乘车数十里赶来参加学习所爱学科的老年教育“发烧友”。老同志们济济一堂,共同编织出一道热气腾腾、笑语四溢的桑榆晚景。
“四上” “一中心”的初步成果,启示我们要作一些有利于今后工作的回眸、思考和阐述。
“上规模”是实现其他“三上”的前提和基础
在如何实现“四上”“一中心”的问题上,我们曾经有过一个认识发展过程,也出现过不同意见的争论。就整体而言,“四上”既是工作目标,又是到达“一中心”的必由之路;单以“四上”来说,工作必须有所侧重,不宜平均使用力量。这两点,比较容易形成共识。问题在于:在“四上”之中到底应把侧重点放在哪里呢?1997年,我校学员总人数已达830人,在需不需要和能不能够继续扩大学校规模问题上,见仁见智,各持己见。有的认为县(市)级老年大学拥有830人上下的学员队伍已算不错了,今后的主要任务应转到提高和巩固;还有一种说法是学校规模的扩大不是无穷无尽的,至少应有一个稳定时期。面对分歧,我们首先对本地区“生源”情况作了一番冷静的估量和分析(向前看),感到潜力还是大的,停止的论点、“守成”的思维定势缺乏事实依据。接着,又在办学过程回顾中(向后看)逐渐琢磨出学校的勃勃生机,正是在不断扩大学校规模的进程中日益焕发出来的。所以,上规模不但是可行的,而且应该把它置于重点领先地位,让它突现出来。从总体能量来看,上规模也决不是单纯追求数字,而是要使它起到推动全面的作用,把学校的硬件建设和其余“三上”一起带起来。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重温“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规模大,才会作用大,才有老年教育的旺盛气势,才有老年教育的地位”等等理念,我们的思路也就豁然开朗了,眼前出现一幅清晰的画图:一鸟在前,三鸟紧跟,展翼齐飞,同奔建设“老年教育中心”的总目标。最近,中央提出加强老年文化工作,丰富老年人健康、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切实做好老年大学上规模工作的特殊重要意义,深感重任在肩,务必悉心拓展老年教育的覆盖面,让健康文明的精神文化思想阵地在银发群体中扩大再扩大。综上所述,我们已不难做出论断:上规模是实现其他“三上”,建设“老年教育中心”的前提和基础。
但是上规模也并非说上就能上的,它有赖于一些必要的硬件作坚强后盾。办学经验告诉我们:在重视调动精神因素同时,不能小看物质条件无可代替的作用。萧山老年大学三方联合办学形式的建立,关键在于领导。这些年来学校驶上“快车道”,领导的有力支持同样起着决定作用,特别是在硬件方面为学校提供了比较宽敞的教学场地、良好的教学设施以及必要的便利的工作条件,并在办学经费上给予充分保障,才使我们能够放手地去不断扩大学校的规模,以适应老同志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在大力建设“四上”“一中心”的新形势下,我们又得到了领导不失时机的援手:市委老干部局把所属教室装修一新,配上扩音设备和空调,悉数更新了课桌椅;校务委员会成员、市财政局副局长明确表示:对老年教育的财政拨款在正常教学范围内,实行倾斜政策;市社保局领导兼副校长也在办学经费的提供上态度明朗:学校向前发展,经费水涨船高,财政拨款多少,我们也相应跟上。不言而喻,争取领导重视是上规模的关键,是实现“四上”“一中心”的基础之基础。
以“上规模”推动“上规范、上水平、上效益”
上规模是一只“牛鼻子”,牵一绳动全身,以“一上”促“三上”。为了上规模,一切都从扩大和增强老年大学的影响力、吸引力和凝聚力入手,我们紧紧抓住以下四个重要环节:
第一、积极营造精神乐园的氛围
从领导到全体工作人员无私地献出一片热心和爱心,去尽其管理服务职责,强调办事态度耐心、热情、坦诚、谦和,为学员创造既有序又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员对老年大学内心充满亲切感,乐于到校广交朋友,交流感情,互通心声,获得心灵上的寄托和乐趣,把学校办成和谐欢畅、温暖如春、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乐园。不少学员深情地说:“老年大学是我的第二个家。”
第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拓展专业门类
这是我们上规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是我们自始至终、紧握不放、集中使力的“两手抓”,即一手抓教学质量,一手抓专业拓展,双管齐下,不予偏废。换句话说,前者叫“以质促量”(即:通过提高教学质量以吸引更多老同志入学);后者叫“以量换量”(即:通过开新班、扩旧班、增课程的办法去接纳更多老年人加入学习行列)。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要聘请到热心老年教育和较高业务素质的教师,要制订出“教学内容受到老年人欢迎、教学方法符合老年人特点”的教学计划。为达此目的,我校一直坚持班主任工作责任制,明确规定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精神和自主职能,鼓励他们的竞胜心理和求新创意。同时,又注意密切班主任之间的联系,分工而又合作互助,并坚持雷打不动的班主任随堂听课制度。其中受到老年人广泛欢迎的保健专业,共有6个班,在班人数占全校总人数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再加每班每学期都须聘请多位老师任教,工作更呈复杂性,难度大而又最需要保证教学质量,抓好这百分之六十,是我们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我们还非常重视班主任在工作例会上切磋交流,优势互补,相互促进,集中体现集体智慧,为学校上规模、上水平,各尽其责。
不断拓展专业门类。不同学员有不同的学习需求,随着社会发展,新的学习需求又在不断增长。这一横一纵的区别和变化要求我们务必审时度势,洞察老年心理,不断开拓,注重在“变”字上做文章。在“变”中求发展,在“变”中求提高。书画装裱班重开,腰鼓班新设,先后把保健二班、国画花鸟班、山水班一分为二,又在保健三、四班之后扩出一个新班,家政班增设新课,戏曲班崭露头角……总之,以“变”求新,才显出学校的无尽活力和生机。
第三、促使学校管理的逐步规范化和制度化以适应老年教育发展的新势头
在来自四面八方的学员源源涌入学校之时,必须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务求人多而有条不紊,班多而组织严密。近年来,我校在原有规章制度如《学员守则》、《班组长职责》、《班主任工作责任制》等基础上又先后制定并试行了《学员报名注册缴费的几项规定》和《关于学制问题的几项规定》,收到了实效,保证了正常、良好的教学秩序。在加强学校管理中,我们还注意发挥班组长的作用,实行老同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提高了整个教学管理“机器”运转的质量和效率。当初全校仅3个普通班,3个专业班,有工作人员8名,现在,全校共有19个专业班,工作人员则减至6人。
第四、做好形式多样的对外宣传工作
借助宣传提高老年大学在本地区的知名度,对于学校上规模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我们的宣传方式:一是通过新闻媒体及时介绍学校基本情况和发展动态。99新学期,当全校学员总人数突破一千大关之际,学校又以《春伴弦歌热气高》为题,把当时学校的发展规模、具体专业以及学员的学习热情在《萧山日报》上作了报道,影响遍及全市域。二是让每位学员,特别是依靠班组长等骨干积极分子成为老年教育的义务宣传员,现身说法,使宣传触角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和每一个角落。以老带新,常出现成群结伴前来报名的热闹场面。三是组织学有所长的老同志走向社会,以老年大学学员老当益壮的精神风貌和学有所得的丰硕成果向公众展示,树立老年大学的良好形象。我校书画研究会、摄影沙龙、腰鼓队以及戏曲班部分积极分子,都以满腔热情,频繁活跃在社会人群中。多次对外举行文艺演唱活动,在学校和各阶层人们之间架起了一座友谊之桥,成了对外开启的一个很好的宣传“窗口”;乘国际老人年之际,开展老年人拍百岁老人摄影活动,为全市28位百岁老人留下幸福镜头,广为传诵,成为佳话。不少学员报名入学,也都在参观了我校对外书画展后“慕名而来”,近年书画展多,参加书画专业班学书画的老年人随之明显增加。这是一种更为直观、生动、亲切有效的宣传方式,也从一个重要方面提高了办学的社会效益。
县(市)级老年大学实现“四上”“一中心”的目标究竟应遵循怎样的途径?这是一个新课题,我们在探索中提出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不一定完全正确,有待于在继续实践中得到纠正、补充和提高。我们也看到,随着学校不断向前发展,原有的一些很好的客观条件和硬件建设势必相对逐渐显现出其局限性和饱和度。我们满怀信心地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一所伴随着法定牌子、正式编制、面积宽大的教学场地和完备、现代的教学设施等等俱来的全新的萧山老年大学必将出现在萧然大地上。
金 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