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县(市)级老年大学的学制问题
来源:萧山老年大学 发布时间:2006-11-15老年大学发展到今天,关于学制问题,特别是县(市)级老年大学的学制问题,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和教育研究的高度来加以深入探讨了。
县(市)级,老年大学处于教育网络中的“重点”地位,根据湖州会议精神把它建设为在本县(市)域范围内起到骨干示范作用的老年教育中心,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围绕这一任务,我们要做很多工作,而在学制问题上统一认识,并积极地有步骤地付诸实施,不断加以完善,无疑也是最重要举措之一。
一
既然是学校,理应有学制。但是,也有一种不同说法: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的最后阶段,活到老,学到老,要学制干什么。既是“终身教育”,又要建立学制,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矛盾呢?
从萧山老年大学十多年的工作实践看,先后在作为学校主体的三个普通班实行过二年或三年学制(只定年限,未定课程) ,曾对541位毕业学员发过荣誉毕业证书,但均善其始而未坚持,随后都不得不改变原来设想,为“无限期一贯制所取代。所以出现上述情况,与两个因素密切相关:
其一、学员流动性较大。一些老学员由于种种原因而辍学,而新退下来的老同志想什么时候进来就进来,还有一部分停学的老学员爱什么时候复学就复学(当然在规定报名期限内);班里新老学员错杂,呈阶梯形的参差不齐。
其二、教学体制有改变。以萧山老年大学为例,通过教学改革,完成从普通班到专业班的全面转换后,学员选科更臻多样性,已无法统一计算学习年限;在新的条件下,虽然 可用单科结业学制代替毕业制度,实际上也已在部分班实行单科结业学制,但对一些处 于举足轻重地位的主体专业班,如保健、文史等,依然存在着同样情况和相应困难,从而年复一年,这些主体教学班的学制问题一直悬而未决。
二
毫无疑问,老年大学需要学制,犹如音乐之需要节拍,血液之需要循环。在当前老年教育蓬勃发展的喜人形势下,县(市)级老年大学健全和完善学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日益显示在我们面前。笔者经过一段时间分析思考,想就此问题作一些粗浅的阐发和说明:
第一、学制之为用,是由学校的自身规律决定的。何谓学制?就是国家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组织系统和课程、学习年限的规定。所以,一定的学制是所有学校的一个必要条件,老年大学岂能例外?只不过在学制形式和具体要求上可以有所不同而已。老年大学是在我国历史新时期应运而生的新事物,在国家没有统一规定学制的情况下,更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创新,逐步确立和完善适合老年大学特点的学制。
第二、从推进老年大学全面工作的需要来说,只有建立正常的长远的教学秩序,保证整个教学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才谈得上提高教学质量,才谈得上增进学员“学、乐、为”的兴致,才谈得上在提高、巩固的基础上不断有所发展,才谈得上增强学校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如何确保教学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健全和完善学制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着力点。再推而言之,学制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校的全面工作,应该引起我们重视。
第三、与正常学制相悖的“无限期一贯制”,不仅会使学校教学工作陷于“剥一段吃一段”的无久远计划状态,不利于学校始终以勃勃生机向前发展,而且随着时间推移,更使设置课程、制订教学计划越来越增加难度;常识告诉我们,内涵再丰富多样的专业也不可能排出适合老年人特点和需求的无穷尽课程。因而,改变“无限期一贯制”,确立老年大学学制体系,势在必行。
第四、县(市)级老年大学正面临着“上规模、上规范、上水平、上效益”的系统工程,我们肩上的责任更重,完善学制也不失为增砖添瓦的工作之一。况且,其中“上规范”一项,直接涉及“有正常的教学运作秩序,有比较完善的各种管理制度”的要求,健全和完善学制自是题中应有之义;在要把县(市)级老年大学的建设引向更高目标发展之际,学制问题的解决岂能滞后?
第五、随着从县(市)到镇(乡)的工作网络的形成和发展,县(市)级老年大学对辖区范围内老年教育的示范、指导和服务作用,将愈显示出其重要性,“打铁先要本身硬”,县(市)级老年大学努力从各方面自我完善,包括健全学制,也是一个迫切任务了。县(市)级老年大学究竟应当建立怎样的学制?笔者认为,我们所需要的学制,一要正确处理建立学制与“终身教育”之间的一定矛盾;二要从县(市)级城镇的实际出发,因“老”制宜,因“需”而设,切实可行。
众所周知,县(市)级城镇有其特殊的地域性,论学员来源,说少不少,说多也不如大中城市那样拥有一支庞大的银发大军,有的地方甚至感到学员来源并非那么充足。基于此,县(市)级学校必须特别重视和经常注意解决学员来源问题,以求实现“上规模”的目标:(1)努力保持各班学员人数的基本稳定,并在限额范围内力争有所增加;(2)及时满足退下来的老同志的学习要求,不让他们在校外滞留等待。因而理所当然要允许并欢迎新老学员在规定期限内随时复学和插班。这是建立和完善学制必须考虑的前提,学员流动性大小应成为推行学制的障碍,只是在学制形式上务求灵活多样,保有充分的回旋余地;除学程较短的专业班之外,一般不宜硬性搬用普通学校那种简单循环往复的形式,尤其对那些位处学校主要教学基地、需要聘请多位教师执教、始终是学员学习热门的专业班,更应如此。对这类教学班迟迟未能纳入学制轨道,已是多年事实,但是长此以往,听其自然,路也将越走越窄;而采用比较灵活的学制,恰恰可以帮助我们从“两难”的境地里摆脱出来。
当然,没有学制的老年大学是不存在的,当务之急是进一步推行和完善适合地域特点的学制。只要学制形式力求灵活多样些,与“终身教育”的矛盾也是可以得到妥善处理的。
三
综上所论,笔者不揣冒昧,提出确立县(市)级老年大学学制的一些不成熟的观点、设想和做法。
第一,学制尽可因班制宜,形式多样,灵活运用,不强求划一。以萧山老年大学为例,在已建立学制的部分教学班,根据各科不同内容,规定不同学制,如交谊舞班从“初级”到“提高”一直坚持二年学制;家政班,烹饪与家电,裁剪与编织,各为一年学制;书画装裱班,间隔开设,均为半年学制;摄影班一年学制结业后,转入新的群体活动;尚无固定学制的书、画各班则先尝试渐次分班(专业再细分工,提高技艺档次)方法予以过渡。
第二,对一些如前所述转制难度较大的主体教学班,可采用大轮转与小阶段相结合的形式建立学制。这样,既可放下“无限期一贯制”越背越重的包袱,又能避免因短期循环所带来的课程内容前后过快的重复。萧山老年大学已着手在两个保健班(全校共四个保健班)从今年起试行这种能兼顾两头的学制形式,即:以六年为一轮转,根据从浅入深,由此及彼、适当反复的原则,设置六年课程,循环往复进行;为了防止学程过长,又以三年为一阶段,实行按期结业制度,以鼓励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第三,为了处理“终身教育”与实施学制之间的矛盾,则要着重掌握三个环节:
(1)明确规定在新学员优先入学的条件下,老学员可以依据个人意愿重读,可以结业不离班;
(2)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不断拓展教学新领域,建立内容多样的新班,为老同志提供更多的就学机会;
(3)在学员离开各该专业班后,可通过“沙龙”、兴趣小组、专修班、研究会等等形式继续开展“学、乐、为”的各种专业、技艺活动,进一步走向社会,在更大范同内和更高层次上显示老同志的精神风貌,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释放新热。
所论是否有当,企盼各级领导和老年教育同仁批评指正。
贾祥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