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参加过围垦——陆志向
来源:萧山老年大学 发布时间:2018-04-16在萧山的发展历史上,围垦有着她独特的地位,特殊的贡献,特别的意义。有人比喻“古有愚公移山,今有愚公围海”,应该是再恰当不过了。也有人总结“艰苦奋斗、实干苦干,奔竞不息、勇立潮头,这就是萧山人民最值得肯定的围垦精神”,我觉得非常贴切。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围垦精神”都是萧山人民创造的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曾经参加过两次围垦,和千千万万参加过围垦的人一样,一说起那千军万马围海造田的围垦战场,在我的脑海里总会浮起那一段段难忘的情节,总会浮现那一幕幕令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的情景。
第一次参加围垦,记得是1973年在十三工段至十四工段间围涂。我和局机关的几十位同志一起,坐机帆船来到围垦十三工段的位置,大家一起挤住在一个建在堤塘上的大草棚里,当时县委主要领导和县级机关其他部门有不少人都参加了这次围垦。那年我只有26岁,第一次看到那么浩大的劳动场面,只见一支支来自萧山各地的围垦队伍,带着简单的劳动工具,浩浩荡荡来到预定好的位置,立即投入了紧张的围涂战斗。几万名围垦大军,无论是领导还是群众,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硬是用自己的肩膀一肩肩地把大堤围起来。好在我曾经上山下乡锻炼过几年,百把斤的泥土担在肩上来回奔几趟,然后换挖土,这样不断轮换,人还坚持得住。大家吃住在工地,喝的是发苦的咸水茶,吃的是咸水烧的糙米饭,但精神状态都是那么乐观。记得第一天劳动收工,睡前大家还在草棚窝里嬉笑打闹,但第二天,打闹声就很少了,第三天,收工吃完饭基本是倒头就睡。这些情节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很有趣。难以想象,几千米的围垦大堤,需要多少担泥土来堆砌,需要多少方石块来护堤。大约一个星期左右的紧张战斗,终于完成了围堤任务。
第二次参加的是在1975年的益农围垦。那年我参加县委农业学大寨工作队到瓜沥区长沙公社东风大队,记得大概在12月份,我们工作队和长沙公社的部分社员到益农围垦工地挑堤。这一次我们工作队吃住都在益农围垦指挥部,但是工地离指挥部有一段距离,社员们收工就在工地旁边的草棚里吃住和休息,而我们还必须骑自行车赶到指挥部来吃住。每天工地和指挥部来回跑,有时候挑堤一身汗,骑车回来被雨淋,是最难受的。这一期围垦完成回队后不久,我被瓜沥医院检查诊断得了急性肝炎,要我立即去萧山住院治疗。那时候,瓜沥到萧山没有几辆客车,耽误了就没有车了,我们工作队的一位同事硬是用自行车把我从瓜沥送到萧山人民医院,这种深厚的感情,这辈子我永远都忘不了。东风大队的支部书记专门切了两袋自己家里的甘蔗到医院来看望我,情谊深深,令人感动。
参加了两次围垦的实地劳动,看到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动人情景,深深体会到围垦的艰辛和不易,使我对什么叫“围垦精神”有了切身体验。围垦是萧山历史上史无前例的伟大壮举,有了萧山人民“敢为人先,勇立潮头”大无畏精神,才能创造萧山围垦的伟大业绩;是围垦练就了萧山人民“团结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是一笔无价的精神财富。想当年,各级领导带头,干部群众同心协力,艰苦奋斗,上上下下凝聚了一股攻坚克难、战无不胜的力量,才夺取了一次次围垦工程的胜利;是围垦把萧山人民“不畏艰辛,艰苦创业”的创业精神推向了新的高度。
今天的萧山和当年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萧山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所有这些成就的取得,和萧山“围垦精神”的发扬光大不无关系。我们今天说“围垦精神”,就是要把这笔精神财富代代传下去,把萧山建设得更强、更富、更美。同时,我也为自己曾经为围垦流过汗、出过力而感到自豪。
(本文荣获“畅谈围垦故事,弘扬萧山精神”征文活动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