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老年学员文明行为习惯教育
来源:萧山老年大学 发布时间:2012-05-16坚持提高素质、全面发展。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其核心就是提高人的素质。这不仅是老年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党提出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总体要求。早在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就明确提出了“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之中。各级各类教育当然也包括我们的老年教育。只有老年人同年轻人一样有了较高的综合素质,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才有了根基。
今天所谈的素质并非指遗传素质,而是指在社会发展和生活实践中逐渐培育和成熟起来的、构成人的基本成分的质量,是社会学概念。这种在先天条件下由后天培育起来的素质,虽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它一定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
老年大学校园是老年大学教育、教学的重要载体,是老年大学本身生存与老年教育事业发展非常重要的物质基础,是老年学员 “求知的校园”、“交友的乐园”、“温馨的家园”、“塑造理想的田园”。老年大学校园环境文化对老年学员具有引导学习、陶冶情操、服务社会、美化生活和加强个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教育功能,是培育校园文化精神的重要条件。“老年大学校园文化具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融合功能和辐射功能。校园文化不是法律法规,不是管理制度,不是行政命令,但在办学实践中,所有活动均在其规范和约束之下。”老年大学可以做到“培养一个学员,带动一个家庭,辐射一片社区,影响整个社会”。美化校园环境,提高校园环境的文化品位,体现了教育的神圣。教育的内涵本质就是“素质教育”。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实践证明,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老年学员健康长寿的保证,可以促进学员具有健全的人格,引导学员具有良好的修养,对学员进行文明行为习惯教育是一项物化工程。由于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利益的多元化,加上老同志在不同的岗位退下来,所遗留下来的一些思想品德、行为上的优缺点,在学校互相感染和影响,文明行为习惯教育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因此,为培养高素质的新老人、新长者,在家庭、社会上为下一代起模范引领作用,老年教育必须按照特定时代、特定社会的道德规范来要求学员,培养学员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以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老年人处于家庭、社会重要的引领示范时期,这一时期是整个社会的潜移默化时期,这一时期的行为决定着一个家庭、一个国家行为发展的方向,在这个关键时期如果不重视文明习惯的巩固,那么他们的行为就得不到健康发展,不良习惯就以不断增长的“利息”影响他们的社会化行为水平的提高和与整个社会的行为协调。对学员进行文明行为习惯教育是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老年人综合素质提出的高要求、高标准。
一、老年学员文明行为习惯教育优化应该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行为习惯培养,必须按照老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和身心健康的规律,以促进学员全面、和谐和可持续性发展为目标。要从实际出发,努力做到目标准、内容实、措施细、效果佳,讲求严谨、及时、适时、合理和巧妙,避免形式主义。
2.具体化原则。
加强学员行为习惯教育要本着“小、细、实”的要求,根据老年人的年龄、身心特点把各种行为习惯具体化,让学员看得见,摸得着,易于理解、掌握和践行。要以教育部颁布的《学生守则》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结合老年大学和学员的实际来进行。
3.主体性原则。
在行为习惯中要明确学员的主体地位,使其通过自身的学习与提高,感受到形成良好习惯的效果,体验到矫正不良习惯的益处,从而使其良好的习惯得到巩固和发展。
4.因人施教原则。
加强行为习惯教育,要承认学员之间基础条件、个性特征、环境影响、年龄及以前受教育的程度不同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共性要求的同时,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宜,力求做到“行为上严,思维上宽”,突出人性化教育,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养成性原则。
行为习惯教育是一个逐步生成、提高的过程,既要注重已有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发扬,又要注重已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使学员在长期的引导、矫正中形成外在的约束行为。
6.持久性原则。
行为习惯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通过反复的教育实践,至习而惯之,不能一阵风,时紧时松,更不能半途而废,要坚持长期,贯穿在各个教育环节之中。
7.知行统一原则。
既要重视课堂教育,又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注重自觉实践、自主参与,并要进行相对严格的管理,引导广学员在行为实践中逐渐加深思想认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8.实效性原则。
在学员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过程中,学校要有效地控制各个环节,切忌流于形式、纸上谈兵。注重实效性要做到五个坚持:坚持实践教育、坚持形象化教育、坚持开放式教育、坚持传统教育、坚持自我教育。
9.教学评价原则。
教学评价工作是关系教学活动是否有效进行的关键。我们要落实跨世纪的素质教育,就要形成全面的科学的评价体系。教学评价要坚持方向性、科学性、客观性、目的性、启发性、激励性、互补性、针对性、多样性、及时性、综合性、真实性、全面性等。
二、学员行为习惯教育的优化途径
1.优化学校教育主阵地。
萧山老年大学制定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责任感,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员工在加强学员行为习惯教育中的主力军作用;充分利用学科教育、教学资源,针对不同学科的特点,笔者认为首先要教给老年学员正确的:
①生活行为习惯:包括仪表仪容、言谈举止等;
②学习行为习惯:包括到校后主动到班、组长处签到,并按组就坐;师生之间、学员之间要互教互学、团结和谐、相互谦让、相互关怀;讲文明礼貌,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和讲座;有事、有病不能到校上课,须向班主任请假等;
③校园安全规范:到校后,请把交通工具停放整齐;乘坐电梯请按规范操作,上下楼梯要慢行;热水瓶使用后请集中按放在固定处,不要随手带到座位旁等;
④课堂纪律规范:尊重老师、遵守纪律、虚心求教、认真听讲;保持教室的安静,请不要在课堂上接听电话;来校上课不得带小孩等;
⑤清洁卫生规范:讲究卫生,保持校园整洁。请主动把果壳、纸屑等杂物丢入垃圾桶内;茶水用完请把渣倒入茶水桶内,不要倒入水池和垃圾桶内,以免堵塞;教室内严禁吸烟,若确有需要,请到规定地点吸烟,烟蒂熄灭后丢入茶水桶内;洗手间使用后请及时冲洗干净等;
⑥社会行为习惯:包括礼貌与人交往、关心集体等。
同时充分发挥班干部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起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广大学员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另外力求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学校开展课题专项研究,编写课题研究方案,探求适应学生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和旨在培养其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在实践上有所突破:引成良好的氛围,人人参与,从我做起,从细微之处做起:
做到“一、二、三、四”的基础规范要求。
一是规范一个制度:行为规范规章;
二是发挥二个阵地作用:宣传窗、学校的报刊;
三是强化班级三个细节管理:言行举止文明、室内摆放有序、班级文化有特色;
四是:不定期开展四个会:班主任会、学委会会、班干部会、主题班会。
2.优化社会教育。
笔者认为加强与校外教育的联系,是拓宽教育的主要途径,主动争取街道、社区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积极运用新闻媒体和现代信息网络,调动一切有利的积极因素,为学员的文明行为习惯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结合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的要求,积极参加省市等部门组织的各种有益的书画、摄影、剪纸工艺、文艺演出等公益活动,在社会大课堂中培养、检验和提升老年大学学员的文明行为习惯,引导学员树立文明公民意识,自觉遵守社会公共规范,成为讲文明、树新风的模范长者,引导下一代健康快乐的成长,起到辐射积极的带动作用。如2009年学校组织100名学员参加浙江省组织部、宣传部、老干部局、文化厅、广播电视集团等联合组织的浙江省老干部庆祝中国成立60周年大型文艺演唱活动,连续三次到杭州参加排练和正式演出,演员们个个克服一切困难,起早暮黑,不迟到、早退,认真排练演出的12首曲子及表演的动作,一切行动听老师的指挥。有一次在杭州中午就餐后,大家都自觉把吃剩的饭盒等垃圾扔到垃圾箱内,萧山中学的吴美荣老师年近80岁了,还主动弯腰把别人装筷子的尼龙袋捡起来扔到垃圾箱内这一细微的行为……我校的文明行为,得到外校的演员们的一致称赞,给上级领导和兄弟学校留下了美好的影响。
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员的长期努力,从细微之处做起,需要教职员工不断地督促引导,需要社会的永久支持与合作。叶圣陶先生曾说:“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发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性,一辈子用不尽。”可见,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可以使人受益一生,使整个社会受益健康发展,而它也是实施全民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韩 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