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画偶得
来源:萧山老年大学 发布时间:2013-09-20春秋末期我国大哲学家老子(李聃)在《道德经》中有一句名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他以简洁的语言,阐述了天地万物发生、发展、演变的规律。借助老子的这双慧眼去观察中国画,便会神奇地发现:画家们用毛笔在宣纸上挥洒泼墨,仿佛一群仕女踩着音乐的节拍在翩翩起舞。那曼妙的舞姿看似眼花缭乱,若用老子“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的观点来审视,再复杂的舞,也只是由若干简单的步法与招数组合、变化、串连而成。研究、剖析这些招数或程式,对初学者而言,无疑是大有裨益的。现以梅兰竹菊“四君子”为例,谈谈自己的粗浅体会。
古人云:“画兰之难,全在于叶。”而撇兰之法,则有一条大家熟知的画诀:“一笔长,二笔短,三笔破凤眼。”左一撇,右一撇,五笔即成一组兰。掌握了画好一组兰的技巧,将若干组兰巧妙组合起来,稍加修饰(添花、提款等),便可构成一幅可观可赏的画作。无论是盈尺小品,抑或是巨幅大章,难易程度虽有不同,其理一也。弄懂这个套路,不仅可破解临摹前人作品无从下手的困惑,还可增强自己创作的勇气与信心。
再说画竹。在《芥子园画谱》中亦有“画竹之诀,惟叶最难”的说法。所幸的是前人在绘画实践中已总结了许多画叶的程式。诸如人字、个字、介字、分字、女字、惊鸦、落雁、一川、如掌等等,名目虽多,但其基本形态仍是由起手三笔构成的“个字”,其余均为个字的拓展与变异。任凭千竿竹,万顷篁,晴竹也好,雨竹也罢,其构成元素,还只是一“个字”了得。
诚然,在画梅菊或其他花卉时的出枝方法与枝条的交叉、穿插,既要符合黄宾虹老先生总结的“不等边三角形”美学原则,又要乱而不乱,也是很头痛的问题。然而,若借鉴撇兰起手三笔的经验,遵循枝条生长的自然规律,本着枝从干出,由干到枝,依次发展开去,也可做到繁而不乱,化难为易。
由此可见,小到苔点的点厾,大到章法布局,诸如构图中的三线(主线、辅线、破线)原则等等,这些简明实用又可变通发挥的程式套路,无一不是古圣先贤的智慧结晶,其中不乏老子的基因。从这个意义说,弄通历经千年积淀的“一二三”,犹如找到了一把打开国画艺术大门的钥匙。由一个十足的门外汉,修炼成能自娱自乐的业余画手,只需加以时日,也是可以期待的。
(唐国殿)